商家们本以为参加金牌商家评选活动,就可以提升人气、快速占领本地市场,不承想却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近年来,各式投票评选活动频频被发起,尤其是针对美食商家的评选活动,但可曾想过有些投票可能是假的,甚至还可能是诈骗分子用以敛财的伎俩?2024年6月,高新区检察院便依法公诉了这么一宗诈骗案。
“我们公司被骗了”
“警察同志,我发现我被骗了,准确地来说是我们公司被骗了。”2022年6月,四川省德阳市某咖啡店的法人陆某来到派出所报案。
2022年6月的某个下午,在德阳市一家咖啡馆内,陆某收到一条微信好友请求,对方称自己是某评选公司客服邀请他参加“2022年度德阳市金牌人气商家网络评选大赛”,承诺前三名将获得免费线上宣传推广服务和旅游券。陆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按要求发送店铺照片给对方后,转发了投票链接至朋友圈和亲友群拉票,名次却不理想。就在为期两天的投票活动接近尾声时,客服提醒陆某“活动快结束了,赶紧拉票。”此时,陆某发现在链接中可以“充钻”获得票数,便在客服的引导下一次次充值刷票,经过数轮较量后如愿以偿。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陆某在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越想越不对劲,主动询问某旅行社的官方客服却被告知“没有类似的活动”,回过味来的陆某赶紧到派出所报了案。
后台操纵票数刺激充值
起初,占某所开设的公司以给商家店铺做正规认证业务为主,但是嫌赚钱太慢的他动起了歪脑筋。他从网上看到做餐饮店商家的“大众评选”大赛可以赚钱,于是有了“灵感”的占某很快就着手实施计划。
占某通过渠道预先购买了可自主更改的微信投票网站,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学习使用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再以广告公司的名义陆续招聘员工担任文员和客服。2021年9月起,占某在网上收集市外餐饮店商家的联系方式后,要求客服按照话术,一一打电话邀请商家参加“大众评选”网上大赛,并承诺获得大赛前三名的商家会有奖牌、奖杯、旅游券和免费宣传推广计划等奖励。
商家同意参赛后,需通过微信提供5张店铺照片给客服,由占某和文员上传至后台制成投票链接,再发送给商家要求其自主拉票。但同时,占某和文员会再添加一些没有报名参赛的商家,使其看上去有二、三十家商家,实际上可能只有一家商家在参赛。
为了利润最大化,占某后台中设置了充值渠道,“一元一个钻,一钻顶三票”,可购买的钻石数上不封顶。不少商家受到鼓动,为拿到更高名次而不断购入“钻石”抵票。每当有买票的商家排名靠前时,占某或话务员徐某就在后台修改实际未参赛商家的票数,使其超过真正参赛的商家,营造一种“如火如荼”的比赛氛围,从而迫使商家为保住排名继续买“钻石”刷票,以骗取更多钱款。
本案中,针对陆某,占某就多次对后台投票数据进行调整,不断刺激陆某充值刷票,累计充值金额达2.18万元。
占某诈骗团伙落网被公诉
“我公司没有搞美食评选活动的资质,奖牌、奖杯是找人做的,旅游券、新闻报道、推广策划方案也都是假的。”占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2023年6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南昌高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南昌高新区检察院审查后认定,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间,犯罪嫌疑人占某先后招聘徐某、宋某等7人作为文员和话务员从事诈骗活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手段针对不特定人群,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骗取金额共计29万余元,应以涉嫌诈骗罪提起公诉。2024年8月,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占某有期徒刑四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徐某等7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缓刑一年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至二万元不等,退缴违法所得,作案工具均予以没收。
【检察官提醒】
除了投票以外,诈骗分子还时常会利用砍价、抽奖等方式实施诈骗,设局“请君入瓮”后,再通过后台更改数据,营造假象,从而令被害人麻痹大意,陷入骗局,造成财产损失。本案中,占某为首的诈骗团伙除了利用商家“争名逐利”的心理外,还有意避开了本地商家跨省作案,并对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商家予以退款,作案手段隐蔽,因此在一年不到时间内连续成功诈骗多名商家。
对此,承办检察官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免费活动通常是骗局,对于一些来源不明的非官方链接要谨慎点击,如果需要发生金钱交易,更需多一分注意,经反复交叉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转账。
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院举报电话:0791-83762000 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