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宣传
检察宣传
暑期好片推荐,法律人必看!
时间:2023-08-11  作者:上述干警  新闻来源:红谷滩区检察院 【字号: | |

法律人的一生会产生无数次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困惑,而看一部好的法律类电影能使我们已经建立的正义感更加难以撼动,或者能够帮助我们挖掘潜在的正义感。这份法律电影推荐清单已送达,快来查收吧!

《马背上的法庭》推荐人:文静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十分接地气的法律影片,根据宁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真实办案故事改编,讲述了基层老法官老冯、大学毕业生阿洛和书记员杨阿姨,三人一马组成的流动法庭的最后一趟司法之旅。影片用最朴实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封闭的山寨里,法律与风俗人情发生的激烈碰撞,通过对比两代法律人处理案件的不同方式,回答了新时代下如何推进中国乡村法治化进程的问题。

礼治与法治是维护秩序两种不同方式,前者强调内在的自我约束,后者强调外部的规范性制约,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真的长治久安。

机械适用法律,不考虑社会效果,可能导致矛盾升级,而一味迁就风俗人情,也将损害法的权威。正如影片中的家猪拱罐罐山(祖坟)一案,大学生阿洛以法律不支持封建迷信诉讼为由直接驳回起诉,险些引发一场械斗,最终在老法官巧妙说理和大学生坚守法律底线的配合下,当事人双方接受了法庭判决,群众心中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一句“最讲理的人”,是村民对老冯的认可,更是礼治的乡土社会对法治的接纳,法治之光从这一刻开始在山沟中闪耀。

《熔炉》推荐人:周煜坤

推荐理由:

这部电影以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讲述了学校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对抗罪恶的故事。作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这部影片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警钟。

童年受到的侵害,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中永远也抹不去的噩梦。正如影片中,谁也想不到“慈眉善目”的掌控者背后,是绝望无助的孩子们嘶哑呼救。本片将三个天生或后天在身体上存在某种弱势的孩子与两个富有正义感的成年人相串联,凸显出未成年人保护者的坚定执着,尽管对抗犯罪道阻且艰,但他们坚信“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电影结尾,受害的未成年人终于露出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笑容,纵然结局并非皆大欢喜,但仍然让人欣慰,至少这些孩子们过上了平凡、温馨的生活,不用再活在黑暗的阴影里,他们终于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

《控方证人》推荐人:杨强盛

推荐理由:

电影《控方证人》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同名侦探小说,讲述的是在富家女被谋杀后,作为情人的遗产继承人遭到指控,富婆离奇死亡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环环相扣、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律师寻求真相的故事。

影片向观众呈现了交叉质询的快速节奏感,环环相扣的推理判断,是非黑白几经反转,已有的证据铺垫全被推翻。一场法庭的审判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另一场人性的审判才刚刚开始。

法律是要伸张正义的,那它是要寻求程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呢?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希望探讨的问题。

过度地追求形式正义,也许会出现实质并不正义的结果,就像《控方证人》凶手最后逃脱指控一样。然而如果过度强调实质正义,那过程形式所出现的乱象也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

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争辩显然没有定论,程序和结果或许并不能完全的对等,但法律制度的设立肯定是有意义的。我在这里用剧中韦爵律师最后对凶手说的话结尾:

“正义的天平,也许偶有偏差,但终将回归正义。”

《秋菊打官司》推荐人:王晓逸

推荐理由:

以法律为拍摄题材的优秀中外电影有很多部,我想要推荐的是《秋菊打官司》。该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曾获得多个奖项。尽管距离其上映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但是故事所折射的社会道理却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体会。

20世纪80年代我国西北地区的某个村庄中,女主角秋菊的丈夫王庆来想要在承包地上盖房子,但村长王善堂以违反“上面的规定”为由最终没有批准,于是二人便起了争执。王庆来咒骂村长“断子绝孙”,这正戳中了村长没有儿子的痛处,于是一怒之下将王庆来踢伤使得其只能卧床休息。秋菊气不过去找村长“要说法”,但是村长认为他教训口无遮拦的晚辈并无过错,不肯道歉,怀着孕的秋菊便开始了漫长的告状之旅。乡政府、县公安局先后都接待过秋菊,但答复结果都无法令秋菊心服口服,于是她最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期间秋菊突发难产,村长虽与秋菊一家有矛盾,但依旧不计前嫌顶着腊月的寒风大雪将秋菊及时送去医院,顺利生产。两家冰释前嫌,秋菊也决定“再也不追究官司的事情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真正结束,村长最终因伤害他人受到治安拘留。结尾秋菊望着逐渐远去警车,透露出浓浓的茫然与失措,她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村长真心实意的道歉,但为什么到最后“把人给抓了”。

法律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材料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一种群众工作,如何将我们的工作内容、裁判依据、法治思想能够准确地传递给群众,一直是我们国家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法律职业人员,在具体的个案中、法律知识宣讲中尽可能把法律规则向群众捋明白、解释清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工作内容。如何综合利用好法理与人情的关系定纷指争,也极其考验我们的司法智慧。这些都值得我们长长久久地反复进行思考、实践。

《因父之名》推荐人:王倩

推荐理由:

《因父之名》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的悲惨故事。盖瑞以偷盗为生,因为得罪了北爱尔兰共和军而被父亲送去英国投奔姑妈,在英国又被诬陷为爆炸案的主犯之一。他的父亲为此赶赴英国,结果父亲和姑妈一家却被警察当作同案犯抓捕。在男主和其父亲期盼着警察能调查清楚真相时,迎来的却是一场刑讯逼供,在警察无人的逼供下,盖瑞在空白的笔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义蒙尘,令人哀痛惋惜,盖瑞和父亲在一次次失败的上诉中磨灭希望,但最终他们结识了一位女律师加雷斯,感谢她的勇敢、执着和为正义的奔走和呐喊,最终帮助盖瑞洗脱罪名。

有学者将冤假错案的案发模式概括为:合理的怀疑+刑讯逼供=可能的错案。现代司法早已认识到了刑讯的危害,在法律中确立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假使法庭在审判时能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及时将非法的证据予以排除,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场悲剧同样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重视程序的公正,坚持证据裁判原则,身体力行的维护司法的公正,只愿无辜的人不再因此受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十二怒汉》推荐人:尹新婷

推荐理由:

电影《十二怒汉》讲述的是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的故事。

关于民主和权利的讨论是这部影片最为核心的主题,“程序正义”、“无罪推定”的司法程序是一个民主国家引以为豪的关键。无论社会阶层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看似铁证如山的案件也值得陪审团的再次研讨与探究;在假定无罪的前提下举证,在存在疑点时不随意判处“有罪”……故事背后,民主制度光辉熠熠。

整部影片通过演员精细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折射出人性的高贵、责任、正直,将无罪推定、排除合理怀疑等诉讼原则阐释得生动形象并深入人心,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法庭片”。历时66年,在多个国家被翻拍,到现在都未过时,已成为一个经典的法律文化符号。

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院举报电话:0791-83762000 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